news information
在鄂西北保康縣的深山腹地,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的重大項目——引江補漢工程傳來捷報。單護盾TBM“江漢開拓號”9月份掘進突破567米,刷新引江補漢工程全線TBM單月掘進新紀錄。這一成績的取得,不僅是引江補漢工程建設的重要里程碑,更是對南水北調“國之重器”使命擔當的生動詮釋,為構建國家水網、保障國家水安全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。
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后續水源工程,引江補漢工程承擔著從長江引水入漢江的重要任務,對提升中線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具有戰略意義。轄段內地質條件復雜,軟巖大變形、高地應力等挑戰制約著施工進展。為保障這一重大水利工程安全高效建設,江漢水網公司引江補漢工程建設管理二部依托技術平臺,優化工藝工效,強化施工組織管理,綜合提升工程建設質效。
數智化賦能 強化進度管理
建管二部依托數字孿生平臺TBM集中管控系統,通過12項關鍵參數實時監控,實現“探-掘-拼-保”全流程TBM管理。同時,推行“建管部按月控、監理按周控、項目部按日控”三級進度管控,每日問題“當日清零”,每周、月召開進度分析會,對制約進度因素實行包保制,確保“一刻不耽誤”。
大坡度運輸 優化提升效率
針對8.9%大坡度隧洞,建管二部改造膠輪車防滑系統,優化“掘進-運輸”銜接流程,采用三重駐制裝置和“無軌運輸+智能物料運輸”,徹底解決物料運輸卡頓瓶頸。通過不斷地記錄分析優化,實現“2+1+1”的高效協同運輸模式,極大地提升了物料運輸速度。隨著掘進的不斷深入,后續還將實現“2+1+1+X”的運輸調配模式。
多措并舉 勇攀地質高峰
在“三高三多”(高地應力、高水壓、高巖石強度,斷層多、地下水多、軟巖多)的地質區域,每一環掘進都是對技術與工程管理的考驗。建管二部強化超前地質預報,施工過程中通過“超前鉆孔+地質雷達”聯合探測,將地質預判升級為“50米一預報”。同時,建立健全不良地質預報會商機制,實現執行常態化、流程固定制度化、緊密銜接標準化、處置高效化,從而保障TBM順利掘進。始發至今,“江漢開拓號”TBM累計掘進已超過2600米,全程“零卡殼”,實現了軟巖不卡機、硬巖效率高的目標。
嚴格要求 保障施工質量
管片拼裝與背后填充是成型隧道質量管控的關鍵,建管二部及參建各方共同制定“硬八條”,嚴格落實“三檢”制,層層把關。實行跟班作業制度,重點關注掘進參數、管片選型、管片拼裝、螺栓復緊、豆礫石吹填、填充注漿等工藝施工質量。通過“兩緊一查一檢”落實,拼裝預緊、復緊,復緊后檢查;優化豆礫石吹填工藝,誤差控制在毫米級,防止管片下沉,為避免因背后填充不密實,采取“鉆孔取芯+空洞掃描”的方法對背后填充質量進行檢查,發現空洞后及時進行補漿處理。
“江漢開拓號”TBM的高效掘進,為引江補漢工程TBM集群施工提供了可復制、可借鑒的管理經驗,也為我國長大隧洞TBM施工技術發展積累了寶貴財富。建管二部將繼續秉持安全至上的理念,肩負責任使命,不斷為引江補漢工程建設注入創新動力。